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温州二外初中教师“教读写”博客

过一种教育读写生活。

 
 
 

日志

 
 
 
 

八上第一单元命题说明  

2018-01-24 15:36:04|  分类: 语文 叶继洲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我的这份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卷长得和以前的单元卷一点儿都不像,和中考卷也一点儿都不像。它甚至是一份不那么像试卷的试卷,不过,它却实实在在地是我心中单元卷的样子

接下来,我将用两个关键词来对命题的意图与理念作简要说明。

第一个关键词是:坚守。

我们知道,作为单元卷,它的基本功能则是检测学生单元学习目标达成的程度。我想这是无论哪一单元的试卷都该坚守的基本职能。因此在命题时我始终不忘紧扣本单元学习目标,使本卷能切实完成检测学生单元学习状况的职能

众所周知,根据部编本教材的编排,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一个关于新闻阅读与写作的单元。编者设置了三个任务,任务一的要求是通过阅读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达成把握新闻基本特点,学习新闻阅读的基本方法的目标。任务二的目标是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根据报道题材,制定简单的采访方案。任务三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撰写消息。

而在我的这份单元卷中是紧紧围绕单元学习目标设题的。比如我的第一部分的题目设计旨在是检测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第二板块考查的是学生基本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板块三则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事件,这种关注不是盲目关注,而是学会关注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第四版块则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写作中的热点现象——标题党,并通过导语引导学生辩证地去看待新闻写作中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从更高的层面来看,本题的设计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身边的生活现象这样一种思辨的思维,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构成之一。

   第二个关键词是,突破。

在命题过程中,我有意让它突破了试卷作为检测学生学习的单一功能,我想让试卷同时又能成为了学生巩固和学习语文的新素材,让考试的过程成为一个新的新闻学习过程。这主要体现在试卷中的一些知识卡片的介入。比如说在第一板块,新闻阅读能力的检测中,我引入了极具权威性的中国新闻奖中关于消息评选的标准,这既是为学生答题提供一种助力,同时也为他们日后的新闻阅读和评价提供了必要的专业知识。整卷来看,这样的知识介入较多,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在答题的同时获取一些新闻阅读与写作的知识与素养。我想,这算是对于以往的试题较单一的检测功能的一种突破升级吧。

我要说的第二个突破是我的这份试卷,从形式上看,它突破了传统的单元卷由基础知识积累、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这样的结构模式,转而采用了班级“微信公众号”需要推送一组新闻专题文章这样的真实情境,在此情境中给予学生几个真实感十足的任务,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去完成这几个与新闻相关的小任务群。这样的任务设置在形式上可谓新鲜感十足,它既彰显着作为单元卷的新闻特色,又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等核心素养。

更重要的是,这绝不只是为形式而形式,或是在赶“任务驱动”式学习的时髦,而是基于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等根本特征的深刻认识。所以与其说是形式上的突破,倒不如说是理念上的一种回归。它引领学生重新回归到了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当然,这样的命题,如果反过来又能够影响甚至引导着我们日益花哨的语文教学回归到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上来,无疑算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总的来说,作为我自己的单元卷命制处女作,无论是形式还是理念上,我渴望坚守试卷的检测功能时能够有所突破,但不管是坚守还是突破,我都希望最终能够引领学生回归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评论这张
 
阅读(9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