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温州二外初中教师“教读写”博客

过一种教育读写生活。

 
 
 

日志

 
 
 
 

光合作用案例反思2  

2018-06-25 09:52:44|  分类: 科学 陈夏荷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1、基于进阶理论,优化探究活动的层次性

      教师在课堂中安排探究活动时,常常会出现疑虑,对于活动的顺序该怎么安排,探究活动可以挖掘到何种深度等等,当面对这些困惑时,往往会按照课本顺序和教学大纲来处理,这样便会出现重复教学,或者未按难度梯度设置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习得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关注学生对于概念认知的进阶发展,把握好探究活动的层次性。

光合作用科学概念和探究能力的进阶图

 

由图可知,学生的学习是沿着光合作用的感性认识,到定性认知,在到探究验证的进阶发展。基于此,我们可以发现按照教材的编排序列,第一个探究活动“天竺葵及银边天竺葵”的实验包含了“检验淀粉”、“检验场所”“检验光照”三个方面探究能力的考查,相较“金鱼藻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要复杂很多,且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我将教材中的探究顺序进行了重新的编排。

 

案例片段2:

第一次探究活动安排顺序

第二次探究活动安排顺序

 

 

 

 

 

 

 

 

 

 

 

 

探究活动顺序优化以后,学生对于较为复杂的天竺葵实验能更为轻松的理解和应用。

 

案例片段反思:

基于前测和学生的进阶认知理论,学生在进入初中前对于光合作用的相关验证性的探究基础几乎为零,唯独熟悉也只是小学课本中以材料阅读形式呈现的“普利斯特里”实验。因此,若开篇以验证目标多元,验证方法也较为复杂的天竺葵实验作为第一个探究活动,会让部分学生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反而,从普利斯特里的实验着手,按照“验证光合更新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氧气”—“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验证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这样的探究活动安排,凸显编排的从易到难,从熟悉到陌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层次性,体现了探究的过程也在不断的完善的过程。

 

  评论这张
 
阅读(93)|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